这篇文章是有读者发我邮件,基于我的回复整理了下,散漫之处望谅解。原文如下:

Mail

凮凨你好,见字如面,诚惶诚恐。

其实有点惭愧,我个人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专职从事前端了,看老哥想和我了解前端的发展路线,我也只能从我过往的经历和浅见聊聊我对于这块的愚见。

我和兄弟的年纪差不多,稍长几岁。在我们这个年纪家庭和生活的负担不少,能够重新在专业路线上思变,说明兄弟也是很有想法和对自己负责的人。

但是按照我个人的从业经历来说,前端这个职位是属于相对入门容易,但也是很容易碰到「天花板」的职业。

对比和我同期一起从业前端的伙伴,经历了十多年的职业发展,很多有可能都已经不在前端这个行业,有些往前去做产品而也有些和我一样,更偏后端和架构。

这个就要聊到广度和深度的问题。曾经有一段时间,我负责团队招聘是带有非常强烈的个人品好的,尤其当简历看到「培训班」的经历,往往是会被减分的。

但这不是因为什么「歧视」的事情,而是因为在我印象中经历过「培训班」更看中的是操作层面的技术熟练度,而不是对于技术本身的追根溯源。

所以往往有这样子经历的从业者,会在技术的深度上浮于表面。看兄弟还有外包的经历,我更担心您对于技术深度方面的理解会不够深入,需要更加的注意。

很巧,前几天和玉伯聊技术的时候,我个人也聊到从行业上理解。我理解前后端这块的分工会更加不断的细分,会造成前端对于后端的理解也恐怕会出现两极的分化。封装和调用的便利性会造成忽略对于底层实现原理和概念,无形中会让前端更加无法接触技术的底层实现和理解。

同时看到兄弟的学历,是实话起点上来说对于目前的行业要求是相对比较落后,但是从同龄人角度上我理解这样子情况的原因,因此对于这块没有必要对于这块过于的焦虑。

学历和能力

这里搬出来张图,供兄弟参考。学历和能力不是正相关的,甚至可以说通过从业的经历以及对于自身认知的边界突破,往往这块的差距会被不断的拉伸和推平。

这几年,自媒体的发展让造成很多水平差次不齐的从业人员进来,为了眼球和流量贩卖焦虑。

互联网行业仍然是高速发展的行业所以和其他行业一样,30 岁的设计师、35 岁的程序员、40 岁的产品经理绝对不是「见光死」的年纪。

年龄只是代表了自己的经历和过往,这块对于所有人而言是最公平的。按照国人平均年纪 75、从业平均 40 年来算,我们经历过的 10 年职业路线,只是其中的几分之几而已。

有些就业单位对于年龄和学历的筛选会设立门槛,但是相信真实看中个人能力的公司,往往是发展向上的公司,例如在阿里也有很多 P7 甚至 P8 都是专科学历。

至于考虑去公司还是小公司,这往往是带有个人的品好的。

从我个人的从业经历来说,大公司不要求技术的全面要求单点技术的深入,是因为分工变细弱化了人在项目中的影响。而小公司因为资源的制约不可避免个人对总体项目的影响会更大些,所以往往综合能力比大公司的员工稍全面些。

这块兄弟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路线多加考虑,选择合适自己的路线。

最后,再聊聊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方面的理解。这块从我经历的很多技术管理人员来说,是普遍比较忽略的,网易这边称之为「软性素质」。

但哪怕是阿里和网易这样的平台,无论从技术面试还是职级晋升,对于这块的考核和评价往往技术侧能够给的评价和建议给到个人的意见和建议是不多的。

所以个人建议,除了技术方面对于广度和深度方面的加强,随着我们从业年限的增加,对于「软性素质」例如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等各个方面,都可以尝试着锻炼和提升。

「万物之中,希望至美,而至美之物,永不凋零」,三十而立的年龄是充满未来和机遇的年纪,希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