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標題文檔

迁移到微软的 Azure

20230220: Azure 因为不可抗力还是暂时迁移到了腾讯云的轻量服务器,以后是否还需要继续迁移还是看情况吧。

距离上次的迁移已经有两三年了,一般来说不会这么折腾的,但是国内对外的网络环境是越来越糟糕。

这个博客站点其实也是佛系更新的,加上天生爱自由的关系不想备案(其实早先备过案,但过期了),于是就又得换个地方、
换个国内能够访问稍微顺畅点的。

用过很久的 Linode,然后再是 Vultr 。就现在这个网络环境来看,这些国外老牌但是规模来说二线的云服务商是
国内老大哥重点关照的对象,毕竟个人站长以及「散户」太多,监管起来成本太高还不如一刀切。

Azure

所以,这次考虑迁移还是想往相对比较大的平台服务商上面去靠拢,同时为了省事宁可多些花费,加上又不想用国产
的服务商(别问我为什么)。于是剩下的也就是三家:Google 的 GCP、亚马逊的 AWS 以及微软的 Azure 。

不用 Google 是因为不想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而 AWS 那逆天的控制面板简直让人感觉这是不是和我们一个星球的人
设计出来的,那么剩下就只能选用了 Azure 这其实完全不是好不好问题了。

Azure 的费用的确不便宜,但希望贵有贵的道理吧。现在写博客的人是越来越少了,希望我也还能继续坚持下去。

基于 CIY68 打造性价比超高的客制化键盘

其实很久就像组块客制化的键盘,但是由于时间和精力(当然还有预算)的关系,直到这段十一期间才折腾了一把。

折腾的原因之一,也是因为在假期期间看到只需要 79 的 CIY68 「试轴器」,与其说是试轴器不如说是个入门的 68 键位的套件,该有的它都有所以性价比非常的高。

总体成本

除了 79 大洋的套件以外,剩下的键盘主要的费用就是轴体和键帽了,我研究了下如果使用国产的轴和键帽的话,那么总体基本上可以把预算和成本控制在两张人民币以内。那么,说干就干,以下是个人的搭配方案:

bingling!

种类型号价格
套件CIY6879
轴体凯华 BOX 茶轴x7058
键帽国产牛油果 PBT75

其他的,例如两节七号电池等就不记录进去了,总计 79 + 58 + 75 差不多 212 的样子。刚好预算 200 稍微出头一点(当然,如果总在乎预算方面的坚持,可以看下咸鱼)。

下面,逐个的说下这个配件的些到手以后的使用体验。

79 元的「试轴器」

包装和多余的海绵垫

CIY68 这个「试轴器」无论从价格还是功能上都满足了我个人对于套件的所有的要求:没有花花绿绿的 RGB 灯效、同时只使用干电池的方案,山寨杂牌的锂电池。

唯一不好的可能就是由于近期这款套件太过火爆,在电商平台上普遍都需要加价才能购买得到现货。我找了个相对靠谱的商家,对方没有给加价但是明确说明了包装拆封过,想想这个价位的套件就别要求那么高了…(还是因为预算有限吧)。

网上还有同学说这块试轴器的空腔音以及卫星轴的素质参差不齐,粗看卫星轴的轴体颜色以及模具几乎和小熊猫的卫星轴一摸一样,我到手的这块卫星轴已经润过,总体来钢丝音以及稳定性都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当然细节就没法细究了)。

总体来说,如果和我一样基本上就拿来码字使用的话,这块称作试轴器的套件几乎没有太大无法让人接受的缺陷。

轴体

BOX茶轴体

轴体的选择方面,其实是非常基于个人主观的品味的事情。

我自己在购买主轴体之前,买了各种的试轴器体验,所以基本上有个比较大概的印象。国产轴体的综合素质和性价比总体来说,如果盲按的话其实和樱桃轴几乎分辨不出有什么手感方面的差异。

考虑使用场景就是放在办公室码字比较多,加上喜欢段落感的轴体因此考虑茶轴。因为预算对比国产轴和樱桃茶轴,最终还是选择了凯华的BOX茶轴。

这是个比较难的选择,我在两个国产轴:凯华 BOX 茶轴和 TTC 金茶轴之间反复选择了好多次。这两款轴其实我按了很久,总体来说 TTC 的轴比凯华的要稍微有弹性一点,同时回弹方面来说 TTC 的感觉更加的明显。

然而,最终选择凯华的 BOX 茶轴还是因为价格的因素更多一些,毕竟 TTC 同款的茶轴的价格几乎是凯华轴体的两倍有余。所以,矿渣还是先入手便宜的吧,如果感觉不适合到时候换也可以。

键帽

键帽其实相对轴体更加的主观,主要考虑的是键帽高度的问题。从价格上来说,基本上几十块钱的键帽大多都是量产的所以手感上并不会有太大的区别。

考虑到是 68 键位的套件,所以我选择了 XDA 高度的键帽。电商平台上基于这个要求搜索剩下的可选的就很明显了,于是就挑选了个相对比较顺眼的即可。

纯白色的键帽

其实个人不知道这个价位上能能不能买到实实在在的热升华 PBT 键帽,但是到手的时候还是有些翻车。

使用有颜色的键帽

原装的空格键大键有菊裂,无法稳定的安装上去,所幸好在有增补的空格键,但是不是白色的了,如图上的「原谅绿」。“入门看轴体,深入看键帽”,深入下去的话其实这块比轴体的水还要深,所以就先这样子吧。

至此,如果你只是需要一把好用能用的客制化键盘,那么就已经组装完成了。其总体综合素质来说,并不比几百块钱的品牌量产键盘要差。

后续的优化

使用过几天以后,还是折腾的心里作祟,于是就继续投入了更多的预算到这块键盘上。回过头来想,这块键盘其他的些配件费用已经超出了原先定下的预算,这是后话了。

静音 Poron 海绵和垫子

首先,得先解决 CIY68 普遍存在的空腔音以及卫星轴问题,我搜索了下对应的解决方案就是更换 CIY68 的 Poron 夹心以及更换更厚的底部海绵。于是又购入了对应的配件,到手了以后和原装的配件对比下:

底部静音棉

以上黑色的是 CIY68 自带的底壳海绵,白色的是新购入的海绵,明显发现厚度第三方的厚了很多。

Poron 棉

夹心棉

同时,CIY68 自带的是白色的硅胶夹心,通常来说是够用了的。黑色的是新购入的 Poron 夹心棉,高度是一致的但是重量比硅胶的轻了非常多,同时其中有很多的细孔据说可以吸收声音和减震。

更换上 Poron 的夹心以后,按键的声音的确是比原先的要低沉了点、而且的重量比硅胶的轻了一些,不过其他的感官上的差别不大。

然后,考虑更换原厂的卫星轴,这块其实也不是必须的,网上说 CIY68 的卫星轴调教了以后其实素质也还可以,的确精润了以后这个微星轴还是可以使用的,但本着已经折腾了就顺手的态度,还是将微星轴做了更换。

卫星轴和 Proon 夹心是在一家店买的,更换的是国产圣熊猫的卫星轴。但是尴尬的是,这新的卫星轴这块到手以后我发现和 CIY68 原配的无论在磨具还是配色方面都差不多(几乎可以说一摸一样),唯一的细微差别可能是钢丝的厚度方面,圣熊猫的比原配的要稍微的粗一点,其他的差别不大。

贴纸

为了保证卫星轴的素质和稳定性,我润滑了卫星轴以及在 PCB 上贴了特氟龙的贴纸,相对来说比原配的手感要稍微好一点点,至少钢丝音不见了。

但折腾了那么多综合总体来说,除非真的是完美主义情结作怪,CIY68 的原厂综合配件在润滑和调教以后是可以满足日常使用的,不用过多的折腾。

大键轴体

凯华 BOX 茶轴的轴体还是非常适合打字的,但吹毛求疵的话就是手感缺乏所谓的「立体感」。所以再折腾是想通过替换功能键和大键的轴体,达到手感方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凯华的 BOX 茶轴是个没有任何惊喜的万能轴,我计划给功能键和大键替换段落感更强的 TTC 月白轴,这样子两个通常的段落轴就可以搭配出比较有特点的手感层次。

月白轴

说干就干,电商平台上购买了对应数量的 TTC 月白轴,TTC 的轴体价格对于国产而言其实真的并不便宜:二十颗月白轴需要大概六七十大洋。

替换上去以后,由于月白轴强烈的回弹属性,给功能键和大键搭配能够有非常好的反馈感。总体的手感又上了一个层次,相对于上面的替换 Poron 夹心的费用而言,同样的差不多的价格用于替换轴体而带来的手感提升很明显这是笔更值得的投入。

总结

最后,总结下十一期间折腾客制化键盘的些心得和碰到的些坑吧:

  1. CIY68 的确是综合素质和性价比比较高的套件,如果是办公和码代码的话是非常值得入手的,当然细节方面得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调教;
  2. 看见网上说替换 CIY68 套件的卫星轴能够给大键带来不一样的手感,但我至少替换成圣熊猫的卫星轴以后也没有带来很明显的差别;
  3. 更换夹心棉和 Poron 的确能够带来敲击声的观感提升,但是没有更换轴体的效果那么明显。如果在有限的预算范围内,考虑更换轴体(卫星轴)的效果可能会更明显;
  4. 具体个人替换什么轴体其实是非常主观的事情,长期来看这也是决定未来几年键盘使用手感,因此不要人云亦云买几个试轴器自己体验以后才能有更好的判断;
  5. 不同轴体的搭配的确能带来更加立体的手感,但个人建议还是使用一段时间后再搭配其他的轴体,这块并不是提升手感的必要方案;
  6. 键帽这块其实我个人考虑的非常少也不打算继续投入了,相对 CIY68 来说我个人还是比较推荐 XDA 高度的键帽,毕竟不是标准大小的键盘。

参考资源

对于 ThinkPad X1 Carbon 7th 的琐事

其实早前的时候,就已经入了台联想的小新 Pro13,这是台非常棒的笔记本。AMD 的 4800U 这块处理器无论在功耗以及性能的表现上都非常的满意。

然而,有两个问题是我无法忍受的:第一,就是它的键盘简直可以用翔来形容。虽然,这个价位的笔记本对于做工方面不能有太多的要求,但毕竟每天都重度使用笔记本输入文字和代码,对于键盘的要求实在不能太低。第二,就是只有一个 USB Type-A 的接口,对比 MacBook Pro 来说接口相对已经足够的丰富,但是对于 Wintel 平台的笔记本而言扩展接口实在是少得可怜。

加上自己又有 ThinkPad 的情节,偶尔间碰到个比较良心的商家对比美行 X1 7th 的顶配只要国行的入门乞丐版的价格,这个诱惑实在是太大。于是,借故将小新笔记本充公给公司作为开发机使用,而自己又开始使用那个熟悉的带有小红点键盘的 ThinkPad X1 Carbon 7th。

Thinkpad X1 Carbon 7th

从硬件的角度上说,这台 X1 Carbon 7th 已经是顶配了:十代低压版本的 i7 10710u 、16g 内存、以及 4K 的 IPS 屏幕加上 LTE 模块;自己更换了原先 512G 的 NVME SSD 到了 1T,没有存储上的焦虑,一切都是看来那么得美好。

但是还是忽略了一点,就是续航以及 Intel 那糟糕的能耗比,导致这台机器向对比原先的小新 Pro13 而言在续航以及发热方面实在是无法比拟(AMD Yes!)。

没有办法,自己折腾的后果打碎了牙齿都要继续承担下去。

Linux & Windows

系统方面其实个人纠结了很久,出于需求的角度出发 Windows 是不得不用的,然而 Linux 作为开发而言也是不得不装的。因此,双系统就这样子提上了日程,从这段时间的使用角度出发个人呆在 Linux 系统下的时间明显比 Windows 多得多。

这个倒不是说 Windows 不好(虽然对比 Windows 的发热和续航明显更加降低和严重了),只是 Linux 环境下很多的工具以及应用更加的顺手。

这台笔记本还偶尔出现过睡眠方面的问题,好在 Google 以后知道能够捅菊花(reset)解决大部分的电源方面的问题(说多了都是泪水)。

Manjaro & Archlinux

Linux 的发行版其实一直都是比较难选择的事情,但其实说到底就是你用这个系统来干嘛。个人是 Archlinux 的忠实用户,但是在桌面端使用它还是会有些心智方面的困难。

Manjaro 对比也是使用过非常长的一段时间,大部分情况下它工作得都非常的好。然而,要知道 Manjaro 毕竟不是 Archlinux,虽然这除了所谓心智方面的纠结以外,其实没有更多其他的区别(但其实这点就足够了)。

同时,Manjaro 会针对图形界面加入了很多自己的「私货」,这在大部分情况下是非常方面的事情,但是这往往会造成其他各种各样的问题。

例如,我将这台 ThinkPad 接入 2K 显示器的时候,缩放就成了问题:虽然我知道如何去手工配置,但是对于 Manjaro 来说它不会推荐你这样做,同时表现来说也和 Archlinux 有很多的不同。以至于在这种情况下我非常讨厌外接显示器工作,宁可使用十三寸的笔记本来干活。

Fedora & Ubuntu

对比而言 Manjaro 和 Ubuntu 其实非常像:它们都封装了很多有用的工具给用户带来的便利,但同时也部分失去了所谓「原汁原味」的感觉。

而回到我自己一直很喜欢的 Archlinux,上面说过使用这个系统我一直有心智上的「强迫症」就是不停的会 sudo pacman -Syu,以保证系统一直在最新的状态。

Fedora About

所以,到最后干脆还是使用起 Fedora,毕竟一来它的更新迭代的周期是固定的,二来相对来说是纯净的(例如,至少不会同时给你安装个 xorg 以及 Wayland)。

早在前几天,就了解 CentOS 那点屁事,其实一直以来我一直都不是非常喜欢 CentOS。这是个非常擅长「钻空子、不劳而获」的发行版,那怕生产环境有大量的部署,我个人也不会主动推荐它。

这下反倒是好了,一来是可以安心的继续使用 Fedora 作为桌面、二来对于 Ubuntu、Debian 来说也是个利好,至少会有部分原用户会迁移到其上面来。

总之,暂时就先这样子折腾吧。对于这台电脑以及操作系统、甚至发行版来说说到底还是工具而已。自己已经在这个上面花了太多的时间去选择,接下来应该是把心给收收了。

- eof -

我的照片

嗨!我叫「明城」,八零后、码农、宁波佬,现居杭州。除了这里,同时也欢迎您关注我的 GitHubTwitterInstagram 等。

这个 Blog 原先的名字叫 Gracecode.com 、现在叫 「無標題文檔」 。 要知道作为码农取名是件很难的事情,所以不想在取名这事情上太费心思。

作为八零后,自认为还仅存点点可能不怎么被理解的幽默感,以及对平淡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声明本站所输出的内容以及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自己所服务公司或组织的任何立场。

如果您想联系我,可以发我邮件 `echo bWluZ2NoZW5nQG91dGxvb2suY29tCg== | base64 -d`

分类

搜索

文章